有兩個貧苦的樵夫靠著上山撿柴糊口。有一天在山里發現兩大包棉花,兩個人喜出望外,棉花的價格高過柴薪數倍,背著兩包棉花賣掉,足可讓家人一個月衣食無憂。當下兩個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,想回家的路走去。
他們走著走著,其中一名樵夫眼間,看到山路上放著一大捆布,走近細看,竟是上等的細麻布,足足有十多匹之多。他欣喜之余,和同伴商量,一同放下肩頭的棉花,蓋背麻布回家。
他的同伴卻有不同的想法,認為自己背著棉花走了一大段路,到了這里才丟了棉花,豈不枉費自己先前的辛苦,堅持不愿換麻布。先前發現麻布的樵夫屢勸同伴不聽,只能自己竭盡所能的背起麻布,繼續向前趕路。
又走了一段路之后,背麻布的樵夫望見林中閃閃發光,待近前一看,地上竟讓散落著數壇黃金,心里想這下真的發財了,趕緊要同伴放下肩頭的東西,改用挑柴的扁擔來挑黃金。
而他的同伴仍是不愿丟下棉花,甚至懷疑那些黃金是假的,勸同伴不要白費力氣,免得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。
那個發現黃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兩壇黃金,和背棉花的同伴趕路回家。走到山下,無緣無故下了一場大雨,兩人在空曠處被淋了個透。更不幸的是,背棉花的那位樵夫肩上的大包棉花,吸飽了雨水,重得無法再背得動,那樵夫不得已,只能丟了一路舍不得放棄的棉花,空著兩手和挑金子的同伴一起回家。
感覺這個故事很適合給我和我的朋友一些啟示,人生有舍才有得,為什么我們要一直抱著自己古老的觀念不放,為什么我們要那么在意所得,而不愿失去呢?失去未必不是機會的到來,放棄或許就是重新選擇的開始,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只手,能抓住的東西并不多,不要幻想可以抓住全世界,只有放下才可以掌握更多的世界,抓住該抓住的機會,當你猶豫不決時或許機會已經過去了。
得失和舍得告訴我們:得到的會失去,有得到的滿足必有失去的悲哀,舍去的依然可以得到,懂得選擇,愿意付出必定有更美好的所得!
一個人能拿得起是一種勇氣,能放的下是一種肚量。能夠領悟放下的道理,就有得到的機會,倒掉水杯里的沙,才可以容納更多的水。有一種聰明叫舍得,要舍得放棄困擾自己的物質,感情,環境,位置。
生活當中我們學會了正確的舍取,放棄,不執著,寬容,隨緣,當你讓給別人機會的時候,自己也擁有了更多的選擇,不必要天天死抱一袋棉花,結果什么也沒得到!該放棄就大膽放棄吧!